首页 > 综合百科 > 精选范文 >

公开课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教案

更新时间:发布时间:

问题描述:

公开课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教案,真的熬不住了,求给个答案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02 10:40:16

公开课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教案】一、教学目标:

1. 知识与能力:

- 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;

- 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;

- 学习古诗文的朗读技巧,提高语言感受力。

2. 过程与方法:

- 通过诵读、赏析、讨论等方式,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;

-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。
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
-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;

-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,增强社会责任感。
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:

- 教学重点: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及艺术特色。

- 教学难点:体会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”的思想境界。

三、教学过程:

(一)导入新课(5分钟)

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:“你有没有经历过生活中的困难?面对困难时,你是怎么想的?”接着引入杜甫的背景,介绍他生活的时代和社会状况,引出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这首诗。

(二)初读感知(10分钟)

1.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初步感知诗歌内容;

2. 教师示范朗读,注意节奏和情感的表达;

3. 学生分组朗读,互相评价,纠正发音和语调。

(三)精读分析(20分钟)

1. 分段讲解诗歌内容,结合注释理解字词含义;

2.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描写自然环境的部分,如“八月秋高风怒号,卷我屋上三重茅”等句,体会诗人处境的艰难;

3. 讨论“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,忍能对面为盗贼”一句,探讨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;

4. 引导学生体会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”所体现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。

(四)拓展延伸(10分钟)

1. 结合杜甫其他作品,如《春望》《登高》,比较其思想情感的共通之处;

2.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,思考如何在当今社会中践行“兼济天下”的精神;

3. 鼓励学生写一段读后感,表达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。

(五)总结提升(5分钟)

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,强调杜甫诗歌中蕴含的人文关怀和家国情怀。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,多关注社会、关心他人,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。

四、作业布置:

1. 背诵并默写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;

2. 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,谈谈你对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”的理解。

五、教学反思:

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,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增强了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和情感体验。但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方面仍有提升空间,今后应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,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