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在山的那边》课文】在童年的记忆中,有一首诗像清晨的露珠一样清澈透明,它就是王家新的《在山的那边》。这首诗以简单而富有诗意的语言,描绘了一个孩子对远方世界的向往与追寻,也寄托了无数人对理想与希望的执着追求。
“小时候,我常伏在窗口痴想——/山那边是什么?”开篇的这一问,仿佛叩击着每一个读者的心灵。那是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,也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渴望改变的冲动。诗人用孩子的视角,把内心深处最纯粹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。
“妈妈,那个海呢?”这句质朴的话语背后,是孩子对母亲的依赖与信任,也是对梦想的执着追问。母亲的回答虽然简单,却充满了温暖和鼓励:“在山的那边,是海!”这句话成为了孩子心中一盏不灭的灯,指引着他不断向前。
然而,现实并不总是如想象般美好。诗中写道:“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的小山,/回头,看见了那片遥远的蓝色。”这里,“小山”象征着成长路上的困难与挑战,而“蓝色”则是梦想的象征。每一次攀登,都是一次自我超越;每一次回望,都是一次对过去的反思。
“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喊着我。”这句诗让人感受到一种坚定的力量。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,只要心中有梦,脚下就有路。诗人用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哲理:梦想不会因现实的阻碍而消失,反而会在坚持中愈发清晰。
《在山的那边》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象的诗,更是一首关于成长、希望与坚持的诗。它告诉我们,人生的旅途中,难免会遇到挫折与迷茫,但只要我们不放弃,勇敢前行,终将抵达心中的“海”。
这首诗之所以能打动人心,正是因为它的语言朴实无华,却饱含深情;它的意境深远悠长,却贴近生活。它不仅属于那个曾经仰望山峦的孩子,也属于每一个正在追逐梦想的人。
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,人们常常被眼前的琐事所困扰,忘记了最初的梦想。而《在山的那边》就像一剂清醒剂,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心中的那片海,不要停止前进的脚步。
无论是学生还是成年人,都能从这首诗中找到共鸣。它让我们明白,真正的成长,不是年龄的增长,而是心灵的成熟;真正的成功,不是物质的积累,而是精神的丰盈。
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,愿每个人都能像诗中的孩子一样,勇敢地面对困难,坚定地走向心中的“海”。因为,山的那边,永远有无限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