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神农本草经+原文】《神农本草经》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药学经典之一,相传为上古神农氏所著,后由后人整理而成。该书系统地记载了365种药物的性味、功效及主治,分为上、中、下三品,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与人体关系的深刻理解。
上品(120种)
上品多为补益类药物,无毒或微毒,长期服用可延年益寿,增强体质。如:
- 人参:味甘,性微温,主补五脏,安精神,定魂魄,止惊悸,除邪气,明目,开心益智。
- 黄精:味甘,性平,主添精益髓,补五劳七伤,强筋骨,耐寒暑,久服轻身延年。
- 茯苓:味甘,性平,主利腰脐间血,益气,治心腹懊闷,通九窍,利小便。
中品(120种)
中品多为治病之药,有小毒,需根据病情适量使用。如:
- 当归:味甘辛,性温,主咳逆上气,温疟,寒热,妇人漏下,绝子,乳难,头风,目痹,止痛。
- 川芎:味辛,性温,主中风入脑,头痛,眩晕,妇人产前产后诸病。
- 白术:味甘苦,性温,主风寒湿痹,死肌,痉,疸,止汗,除热,消食。
下品(125种)
下品多为有毒之药,专用于治疗重病,不可久服。如:
- 大黄:味苦,性寒,主下瘀血,血闭,寒热,破症瘕积聚,留饮宿食,荡涤肠胃,推陈致新。
- 附子:味辛,性大热,主风寒湿痹,肢节痛,逐冷,除邪气,通经络,治阴疽,喉痹。
- 乌头:味辛,性温,主中风,恶风,洗洗出汗,除寒湿,通经络,治风寒湿痹。
结语
《神农本草经》不仅是一部药典,更是中国古代医学智慧的结晶。它奠定了中药学的基础,影响深远。虽历经千年,其内容仍被后世医家广泛引用和研究,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依据。
在现代医学体系中,《神农本草经》的价值依然不可忽视,许多传统中药仍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通过对这部经典的研读,我们不仅能了解古人对药物的认识,更能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中“天人合一”的哲学思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