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班语言活动教案:青蛙卖泥塘】一、活动目标:
1. 理解故事通过阅读和讲述,帮助幼儿理解《青蛙卖泥塘》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寓意。
2. 发展语言表达能力: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,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。
3. 培养观察与想象能力:引导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,发挥想象力,思考故事中角色的行为和动机。
4. 渗透环保意识:通过故事中的自然环境描写,激发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。
二、活动准备:
- 故事图片或PPT课件(包含青蛙、泥塘、动物们等画面)
- 青蛙头饰若干
- 小动物贴纸或卡片(如小兔、小鸭、小猫等)
- 简单的道具(如小篮子、小帽子等)
三、活动过程:
1. 导入活动(5分钟)
教师出示一张“泥塘”的图片,提问:“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?如果一只青蛙想在这里卖东西,会发生什么呢?”引导幼儿展开联想,激发兴趣。
2. 故事讲述(10分钟)
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《青蛙卖泥塘》的故事:
“有一只青蛙住在一片泥塘里,它觉得这里太安静了,想找点热闹。于是它决定把泥塘卖掉。可是,谁愿意买一个泥塘呢?青蛙试了很多办法,最后发现,原来泥塘是它最珍贵的地方。”
3. 提问互动(8分钟)
- “青蛙为什么想卖掉泥塘?”
- “它遇到了哪些动物?它们是怎么说的?”
- “你觉得青蛙最后有没有卖掉泥塘?为什么?”
- “你认为泥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?”
鼓励幼儿积极发言,教师适时引导和补充。
4. 角色扮演(10分钟)
请几名幼儿戴上头饰,分别扮演青蛙、小兔、小鸭等动物,进行情景表演。其他幼儿可以参与配音或提出建议,增强互动性。
5. 讨论与延伸(7分钟)
引导幼儿讨论:“如果你是青蛙,你会怎么做?你有没有想过,有些地方虽然看起来普通,但其实很珍贵?”
教师总结:有时候我们身边的事物看似平凡,但却是独一无二的,我们要学会珍惜。
四、活动延伸:
- 在区域活动中,投放“泥塘”主题的绘画材料,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“泥塘”。
-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分享这个故事,并尝试讲述给家人听。
五、活动反思:
本次活动以故事为载体,结合角色扮演和互动讨论,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表达欲望。在教学过程中,应更加关注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,给予更多鼓励和引导,使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。
备注: 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,注重幼儿的参与感和体验感,提升语言活动的质量与趣味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