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总结】近年来,随着社会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,部分幼儿园在办园过程中出现了“小学化”倾向,即过早地引入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,忽视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,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。为切实规范学前教育秩序,保障幼儿全面、健康发展,我单位根据上级部门的相关要求,结合本地区实际,开展了幼儿园“小学化”专项治理工作。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:
一、高度重视,强化组织领导
为确保专项治理工作的顺利推进,我单位成立了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,明确职责分工,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,统筹协调各项任务。同时,通过召开专题会议、下发通知等方式,统一思想认识,增强各幼儿园负责人和教师的责任意识,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。
二、加强宣传引导,营造良好氛围
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《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等政策文件,引导家长和教师正确理解幼儿教育的特点与规律。同时,组织专题培训和讲座,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,帮助其树立科学的教育观,避免盲目追求知识灌输。
三、开展自查自纠,落实整改任务
各幼儿园按照要求,认真对照“小学化”现象的表现形式,开展全面自查,重点检查课程设置、教学内容、作息安排等方面是否存在不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问题。对于发现的问题,及时制定整改措施,并限期整改到位,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。
四、加强督导检查,建立长效机制
我单位联合相关部门,采取明察暗访、随机抽查等方式,对辖区内幼儿园进行监督检查,重点查看是否违规教授小学课程、是否存在超前教学等情况。对存在问题的幼儿园,责令限期整改,并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或处罚。同时,建立长效监管机制,定期开展回头看,防止问题反弹。
五、注重家园共育,提升社会认同
在治理过程中,我们积极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,倡导科学育儿理念,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,增进家校沟通,共同营造有利于幼儿成长的环境。通过家长会、宣传栏、微信公众号等形式,向家长普及科学育儿知识,提高社会对幼儿园“小学化”问题的关注度和监督力。
通过本次专项治理工作,我单位进一步规范了幼儿园的办园行为,提升了保教质量,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。下一步,我们将继续加强对幼儿园的日常管理,持续巩固治理成果,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,为幼儿健康成长保驾护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