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教案】一、活动主题:
“我们的校园植物朋友”
二、适用年级:
小学三年级
三、活动时间:
2课时(约90分钟)
四、活动背景:
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,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兴趣日益增强。校园是孩子们最熟悉的环境之一,而其中的植物则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接触到的自然元素。通过观察和了解校园中的植物,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,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、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。
五、活动目标:
1. 知识目标:
- 认识校园中常见的几种植物,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生长习性。
-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植物的外形、颜色和气味等特征。
2. 能力目标:
- 培养学生观察、记录和表达的能力。
- 提高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合作与交流的能力。
3. 情感目标:
-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、保护环境的情感。
- 增强学生对校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。
六、活动准备:
- 教师准备:
- 校园植物图鉴或相关图片资料。
- 观察记录表(包括植物名称、外形、颜色、气味等)。
- 小型工具(如放大镜、小铲子、记录本等)。
- 学生准备:
- 穿着便于户外活动的服装和鞋子。
- 自带水壶和小背包。
七、活动过程:
第一课时:观察与发现
1. 导入新课(5分钟)
- 教师提问:“同学们,你们知道我们学校里有哪些植物吗?它们有什么特点?”
-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见过的植物,并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。
2. 任务布置(5分钟)
- 分组:将学生分成4-5人一组,每组选择一个观察区域(如操场边、花坛、教学楼前等)。
- 明确任务:每组需要观察并记录3种不同的植物,包括它们的颜色、形状、气味等信息。
3. 实地观察(30分钟)
-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,分组到指定地点进行观察。
- 教师巡视指导,帮助学生识别植物,并提醒注意安全。
4. 记录整理(15分钟)
- 各组回到教室,整理观察记录,尝试为植物命名。
- 教师引导学生用图画或文字的方式记录所见所闻。
第二课时:分享与拓展
1. 成果展示(20分钟)
- 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他们观察到的植物,展示记录表和图画。
- 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提问,教师适时点评和纠正。
2. 讨论交流(15分钟)
-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:“这些植物对我们有什么作用?”
- 鼓励学生从环保、美化环境、净化空气等方面展开讨论。
3. 延伸活动(10分钟)
- 布置课后小任务: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查找一种植物的资料,并制作一张“植物名片”。
- 下次课进行展示交流。
八、活动评价:
- 通过观察记录表、课堂表现和小组合作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。
-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、认真观察,并给予正面反馈。
九、教学反思:
- 本节课通过实地观察与互动交流,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增强了他们对自然的认知。
- 在今后的教学中,可以增加更多动手实践环节,如种植小盆栽、制作植物标本等,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。
十、附录:
- 观察记录表模板
- 校园常见植物简介(供教师参考)
备注:
本教案旨在通过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,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,在实践中成长,真正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