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两性霉素B治疗血液病深部真菌感染30例临床护理】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,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,但与此同时,由于免疫功能低下、长期使用抗生素及化疗等因素,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也逐渐上升。两性霉素B作为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重要药物,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。本文结合30例血液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治疗与护理经验,探讨两性霉素B在该类患者中的护理要点。
一、病例基本情况
本研究共纳入30例因血液系统疾病(如白血病、淋巴瘤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)导致免疫力下降,并出现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。所有患者均接受两性霉素B静脉给药治疗,疗程根据病情调整,平均为14~28天不等。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肺部、中枢神经系统及全身播散性感染。
二、护理措施
1. 用药前评估
在开始两性霉素B治疗前,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,包括肝肾功能、电解质水平、心电图等。同时了解患者既往过敏史及用药史,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。
2. 药物输注管理
两性霉素B具有较强的刺激性,容易引起静脉炎和局部反应。因此,建议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输注,并控制输注速度,通常以0.5 mg/h起始,逐步增加至目标剂量。同时密切观察输注部位是否有红肿、疼痛等异常情况。
3. 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理
两性霉素B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寒战、发热、恶心、呕吐、肾功能损害等。护理人员应定期监测体温、血压、尿量及肾功能指标,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变化。对于发热和寒战,可采取物理降温、补液等对症处理;若出现肾功能异常,需遵医嘱调整剂量或暂停用药。
4. 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
深部真菌感染病情复杂,治疗周期长,患者易产生焦虑、恐惧等情绪。护理人员应给予心理疏导,增强患者治疗信心。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药物作用机制、可能的副作用及应对方法,提高其依从性。
5. 预防交叉感染
由于血液病患者免疫力低下,护理过程中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,加强病房环境清洁与消毒,避免交叉感染。同时注意患者个人卫生,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预防继发感染。
三、护理效果与体会
通过规范化的护理干预,3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,感染症状明显改善,部分患者成功治愈。护理工作在提高治疗效果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四、结语
两性霉素B是治疗血液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药物,但其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。护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,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,及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,从而提高治疗成功率,保障患者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