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幼儿园中班《怕浪费的婆婆》绘本教案】一、活动名称:
《怕浪费的婆婆》绘本教学活动
二、适用年龄:
幼儿园中班(4-5岁)
三、活动目标:
1. 通过绘本故事,引导幼儿理解“节约”的意义,初步树立节约意识。
2.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,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。
3. 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的节约行为产生兴趣,并愿意在日常生活中践行。
四、活动准备:
1. 绘本《怕浪费的婆婆》(教师提前熟悉内容)
2. 教学PPT或图片辅助材料
3. 小道具(如纸巾、水杯、食物等)
4. 节约主题的图片或视频片段(可选)
五、活动过程:
1. 导入环节(5分钟)
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:“小朋友们,你们有没有见过一个特别爱惜东西的人?她是怎么做的呢?”
鼓励幼儿自由发言,分享自己生活中看到的节约行为。
教师总结:“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特别的人——‘怕浪费的婆婆’,她是怎么做到不浪费的呢?我们一起听听她的故事。”
2. 阅读绘本(10分钟)
教师展示绘本封面,引导幼儿观察画面,猜测故事内容。
教师有感情地讲述绘本内容,边讲边配合动作和表情,吸引幼儿注意力。
在关键情节处,教师可以停下来提问,如:“婆婆为什么要把吃剩的饭放进冰箱?”“你觉得她这样做对吗?为什么?”
3. 讨论与交流(8分钟)
教师引导幼儿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:
- 婆婆为什么不愿意浪费东西?
- 你觉得婆婆的做法对吗?为什么?
- 在我们生活中,有哪些东西是可以节约的?
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,教师适时给予肯定和引导。
4. 情景模拟(7分钟)
教师设计一个小情景游戏,如“我是小帮手”,请幼儿扮演“小婆婆”来帮助别人节约资源。
例如:
- 假设小朋友把水倒掉了,你该怎么提醒他?
- 如果有人浪费纸张,你会怎么做?
通过角色扮演,让幼儿在情境中体验节约的重要性。
5. 总结与延伸(5分钟)
教师带领幼儿回顾绘本内容,强调“节约是一种美德”。
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家里的“节约小卫士”,并记录下来。
最后,教师布置一个小任务:制作一张“节约小贴士”卡片,画出自己知道的节约方法。
六、活动延伸建议:
1. 在班级设置“节约角”,展示幼儿的作品和节约小故事。
2. 开展“光盘行动”主题活动,鼓励幼儿吃饭不剩饭。
3. 结合日常生活,引导幼儿养成随手关灯、关水龙头的好习惯。
七、教学反思:
本次活动通过绘本阅读和互动游戏,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节约的意义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实例,进一步强化幼儿的节约意识和实践能力。
备注:
本教案为原创内容,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,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节约观念,适合幼儿园中班教学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