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语文集体备课记录】时间: 2025年4月5日
地点: 学校教研室
参与人员: 全体语文教师(共8人)
主持人: 张老师
记录人: 李老师
一、会议主题
本次集体备课围绕初中语文教材中的《背影》一文展开,重点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情感内涵,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。
二、教学内容分析
张老师首先对《背影》这篇课文进行了简要介绍。该文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,通过描写父亲送别儿子时的背影,表达了深沉的父爱和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。文章语言朴实,情感真挚,是培养学生情感体验和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素材。
三、教学目标设定
经过讨论,大家一致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几点:
1. 知识目标: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,掌握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。
2. 能力目标: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,学会从细节描写中体会人物情感。
3. 情感目标: 引导学生体会亲情的重要性,增强对家庭情感的理解与感悟。
四、教学重难点分析
教师们就教学重难点展开了深入交流:
- 重点: 分析父亲“背影”的象征意义,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。
- 难点: 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本中蕴含的深厚情感,避免流于表面。
五、教学方法建议
针对教学方式,各位老师提出了不同的建议:
- 情境导入法: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父子分别的视频或图片,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。
- 朗读品味法: 鼓励学生反复朗读课文,感受语言的节奏与情感。
- 小组合作探究: 让学生分组讨论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,并分享自己的感悟。
- 联系生活实际: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,谈谈对“父爱”的理解和感受。
六、教学过程设计(初步方案)
1. 导入环节(5分钟): 播放一段温馨的家庭视频,引发学生情感共鸣。
2. 初读感知(10分钟):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整体感知内容。
3. 精读品析(20分钟):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,重点讲解“背影”这一意象。
4. 情感升华(10分钟):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,开展讨论,深化情感体验。
5. 总结拓展(5分钟): 总结文章主旨,布置相关写作作业,如“我眼中的父母”。
七、教学资源准备
- 课文原文及配套练习
- 相关背景资料(如朱自清生平)
- 视频、图片等多媒体素材
- 学生预习任务单
八、其他事项
会议最后,大家还就后续的作文教学、阅读拓展等内容进行了简单交流,并计划在下次集体备课中继续深入探讨。
备注: 本次备课内容为初步方案,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。
记录人签名: 李老师
日期: 2025年4月5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