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《咏怀古迹其三》说课稿】尊敬的各位评委、老师:
大家好!今天我将就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中的《咏怀古迹其三》一诗,进行说课。我将从教材分析、教学目标、教学重难点、教学方法与手段、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。
首先,教材分析部分。《咏怀古迹其三》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,收录在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中。这首诗是“咏怀古迹”组诗中的第三首,通过对王昭君的咏叹,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,同时也寄托了诗人自身的身世之感和家国情怀。该诗语言凝练、意境深远,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,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篇目。
接下来是教学目标。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,结合本诗的特点,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:
1. 知识与能力目标:理解诗歌内容,掌握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艺术特色,能够赏析杜甫诗歌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。
2. 过程与方法目标:通过诵读、讨论、鉴赏等方式,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内涵,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: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,增强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理解与同情,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人文关怀意识。
教学重点为: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,体会杜甫借古抒怀的艺术手法;教学难点为:把握诗中蕴含的深沉情感,理解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。
在教学方法上,我采用“情境导入—文本细读—合作探究—拓展延伸”的教学模式。通过多媒体展示王昭君的相关资料,创设情境,激发学生兴趣;引导学生反复诵读,感知诗歌的节奏与情感;组织小组合作,探讨诗中意象与情感的关系;最后,结合现实生活,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与个人命运的关系,提升课堂的思辨性。
教学过程中,我将分为以下几个环节:
1. 导入新课:通过播放有关昭君的图片或视频,引发学生对昭君故事的兴趣,引出诗歌主题。
2. 整体感知:学生朗读课文,教师指导朗读技巧,初步了解诗歌内容。
3. 文本分析:逐句讲解诗歌内容,分析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、意象运用及情感表达。
4. 合作探究:分组讨论“为什么杜甫要借昭君之事抒发自己的情感?”等问题,引导学生深入思考。
5. 总结升华:教师总结诗歌主旨,联系杜甫的生平经历,深化学生对诗歌内涵的理解。
6. 作业布置:写一篇短文,谈谈你对“昭君出塞”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,或者以“我心中的杜甫”为主题进行创作。
在板书设计方面,我将采用提纲式结构,突出诗歌的关键词、情感主线和艺术手法,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。
总之,《咏怀古迹其三》不仅是一首优秀的古典诗歌,更是一扇通向历史与人生思考的窗口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,我希望学生不仅能读懂这首诗,更能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,体会到诗人深沉的情感与家国情怀。
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,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。谢谢大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