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登黄鹤楼李白古诗】《登黄鹤楼》是唐代著名诗人崔颢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,后人常误以为是李白所写。这首诗以其意境深远、语言凝练而著称,被誉为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。尽管题目中提到“李白”,但实际作者为崔颢,这一点在文学史上已有明确记载。
《登黄鹤楼》全诗如下:
昔人已乘黄鹤去,此地空余黄鹤楼。
黄鹤一去不复返,白云千载空悠悠。
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。
日暮乡关何处是?烟波江上使人愁。
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,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,表达了对时光流逝、人生无常的感慨。诗中“黄鹤”象征着仙人离去,留下的是空荡荡的楼阁;“白云”则暗示着时间的悠长与世事的变迁。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,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意味。
诗的前两句以神话传说开篇,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。接着,诗人由景入情,通过描绘远处的树木和江中的沙洲,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略带苍凉的画面。最后两句则是情感的高潮,诗人望着夕阳下的江水,不禁发出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迷茫。
虽然这首诗并非李白所作,但因其意境深远、语言优美,一直被后人传诵,并成为唐代诗歌中的代表作品之一。许多文人墨客在游览黄鹤楼时,都会吟诵这首诗,寄托自己的情怀。
总之,《登黄鹤楼》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,更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、表达思乡之情的佳作。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,跨越千年,依然打动着无数读者的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