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管理统计学》课程教学大纲】一、课程基本信息
课程名称:管理统计学
课程编号:XXXXXX
课程类型:专业核心课
学时安排:总学时 64,其中理论教学 52 学时,实践教学 12 学时
学分:4 学分
适用专业:工商管理、市场营销、人力资源管理等
开设学期:第二学年第一学期
先修课程:高等数学、经济学基础、管理学原理
二、课程性质与目标
《管理统计学》是面向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基础课程。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收集、整理、分析和解释的能力,提升其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进行科学决策的水平。
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:
1. 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、原理及常用方法;
2. 熟悉统计资料的搜集、整理与描述方法;
3. 理解统计推断的基本思想,掌握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的方法;
4. 能够运用统计软件(如Excel、SPSS)进行数据分析;
5. 具备将统计方法应用于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。
三、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
| 序号 | 教学模块 | 内容概要 | 学时 |
|------|----------|----------|------|
| 1| 绪论 | 统计学的发展、研究对象与方法;管理统计学的内涵与作用 | 4|
| 2|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| 数据的来源、调查方式、数据分类与表格化处理 | 6|
| 3| 数据的描述分析 | 集中趋势、离散程度、分布形态的描述方法 | 8|
| 4| 概率基础 | 概率的基本概念、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| 6|
| 5| 抽样与抽样分布 | 抽样方法、样本均值与比例的分布 | 6|
| 6| 参数估计 | 点估计与区间估计,置信区间的计算 | 6|
| 7| 假设检验 |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、单样本与双样本检验 | 8|
| 8| 方差分析 | 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 | 6|
| 9| 相关与回归分析 | 相关系数、线性回归模型与模型诊断 | 8|
| 10 | 时间序列分析 | 趋势分析、季节性分析与预测方法 | 6|
| 11 | 实践操作 | 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结果解读 | 12 |
四、教学方法与手段
本课程采用“讲授+案例分析+上机实践”的教学模式,注重理论联系实际,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。
1. 课堂教学:以教师讲解为主,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分析;
2. 案例教学:选取企业管理中的真实数据进行分析训练;
3. 实验教学:通过使用Excel、SPSS等工具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;
4. 小组讨论: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,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。
五、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
课程考核分为平时成绩、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三部分,具体比例如下:
- 平时成绩(含课堂表现、作业、实验报告):30%
- 期中考试:20%
- 期末考试:50%
六、教材与参考资料
1. 教材:《管理统计学》,主编:XXX,出版社:XXX出版社,出版时间:XXXX年
2. 参考书目:
- 《统计学》(第七版),贾俊平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
- 《应用统计学》(第三版),王静龙,高等教育出版社
- 《SPSS统计分析从入门到精通》,张文彤,电子工业出版社
七、课程特色与创新点
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与管理决策意识,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。通过引入企业真实案例、设置数据分析实验环节,增强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。
八、结语
《管理统计学》作为一门连接数学与管理实践的重要课程,为学生今后从事企业管理、市场分析、人力资源等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统计基础。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认真思考、积极实践,不断提升自身的数据分析与决策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