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清静经全文及译文】《清静经》,全称《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》,是道教经典之一,相传为老子所著。此经虽篇幅短小,但内容精深,主要阐述“清静”之道,强调修心养性、返璞归真,是道家修行的重要理论依据。
一、《清静经》全文
> 老君曰:大道无形,生育天地;大道无情,运行日月;大道无名,长养万物。吾不知其名,强字曰道,强名曰大。
> 夫道者,有清有浊,有动有静;天清地浊,天动地静。男清女浊,男动女静。降本流末,而生万物。
> 人能常清静,天地悉皆归。
> 夫人神好清,而心扰之;人心好静,而欲牵之。
> 常能遣其欲,而心自静;澄其心,而神自清。
> 神清则气爽,气爽则身安;身安则神清,神清则道成。
> 不知常,妄作凶。
> 知常容,容乃公,公乃全,全乃天,天乃道,道乃久,没身不殆。
二、《清静经》译文
老子说:大道没有形体,却能生出天地;大道没有情感,却能运转日月星辰;大道没有名字,却能滋养万物。我不知道它的名字,只好称之为“道”,勉强称为“大”。
所谓“道”,既有清净也有浑浊,既有运动也有静止;天是清净的,地是浑浊的;天在运动,地在静止;男人属清,女人属浊;男人多动,女人多静。从本源到末流,才生成了万物。
人若能常常保持清净,那么天地都会归于他。
人的精神本来喜欢清净,却被杂念扰乱;人心本来喜欢宁静,却被欲望牵引。
如果能常常排除欲望,心自然就会安静;如果能澄清内心,精神自然就会清明。
精神清明了,气息就会顺畅;气息顺畅了,身体就会安适;身体安适了,精神就会更加清明;精神清明了,就能成就大道。
如果不了解“常道”,胡乱作为,就会招来灾祸。
懂得“常道”的人,才能包容一切;包容一切,才能公正无私;公正无私,才能全面周到;全面周到,才能合乎天理;合乎天理,才能归于大道;归于大道,才能长久不衰,终身没有危险。
三、《清静经》的现实意义
《清静经》虽为古代道家典籍,但其思想对现代人仍有深刻的启示。在当今快节奏、高压力的社会中,人们常常被欲望和杂念所困扰,内心难以安宁。通过学习《清静经》,可以引导人们回归内心的平静,培养专注力与内在的智慧。
它不仅是一种修行方法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。提醒我们在纷扰中保持冷静,在浮躁中坚守本心,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解脱。
四、结语
《清静经》以简练的语言传达深邃的哲理,是道家文化中的瑰宝。无论是修道者还是普通读者,都能从中获得启发与力量。愿我们都能在喧嚣中寻得一方清静,在纷扰中守住内心的光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