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百科 > 精选范文 >

不耻下问完整句

2025-09-03 03:30:23

问题描述:

不耻下问完整句,真的熬不住了,求给个答案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03 03:30:23

不耻下问完整句】“不耻下问”出自《论语·公冶长》,原句为:“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”但“不耻下问”这一成语的完整出处,通常被引用为:

“君子曰: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

这并非直接包含“不耻下问”的句子。实际上,“不耻下问”最早见于《论语·公冶长》中的原文是:

> “子曰:‘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’”

不过,真正体现“不耻下问”含义的句子是:

> “子曰:‘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;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’”

这句话常被用来解释“不耻下问”的精神——即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,即使对方身份低微,也不觉得羞耻。

一、总结

“不耻下问”是一种谦虚求学的态度,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不应因对方地位或能力低于自己而拒绝请教。它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知识的尊重和对自我提升的追求。该成语虽未在《论语》中以完整形式出现,但其精神内涵源自孔子关于学习与修身的教诲。

二、表格对比(“不耻下问”相关句子)

原文出处 原文内容 含义解释 与“不耻下问”的关系
《论语·公冶长》 “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” 强调勤奋做事、谨慎说话,并向有德之人学习。 虽未直接提到“不耻下问”,但体现学习态度。
《论语·述而》 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;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 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,应取长补短。 是“不耻下问”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。
《论语·学而》 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” 表达与志同道合者交流的喜悦。 间接体现求知若渴的精神。

三、结语

“不耻下问”不仅是一种学习态度,更是一种做人智慧。它提醒我们,在追求知识的路上,应保持开放心态,不因身份高低而轻视他人。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,尤其是在快速变化的知识时代,唯有不断学习、虚心请教,才能不断进步。

以上就是【不耻下问完整句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