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百科 > 精选范文 >

又呈吴郎原文及翻译

2025-10-12 10:01:19

问题描述:

又呈吴郎原文及翻译,这个问题折磨我三天了,求帮忙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10-12 10:01:19

又呈吴郎原文及翻译】《又呈吴郎》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,属于“呈”体诗的一种,即向友人陈述心事、表达情感的诗作。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寡妇在战乱中失去丈夫、生活艰难的情景,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,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忧虑。

一、原文

> 又呈吴郎

> 杜甫

> 堂前扑枣任西邻,无食无儿一妇人。

> 不为困穷宁有此?只缘恐惧转须亲。

> 即防远客虽多事,便插疏篱却甚真。

> 已诉征求贫到骨,正思戎马泪盈巾。

二、翻译

> 堂前扑枣任西邻,无食无儿一妇人。

> 堂前的枣树任由邻居采摘,她是一个没有食物、也没有孩子的寡妇。

> 不为困穷宁有此?只缘恐惧转须亲。

> 如果不是生活极度贫困,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呢?只是因为害怕被责怪,才显得格外亲近。

> 即防远客虽多事,便插疏篱却甚真。

> 虽然担心远方的客人会多管闲事,但(我)却真的在墙边插上了篱笆。

> 已诉征求贫到骨,正思戎马泪盈巾。

> (她)已经诉说了官府的征税让百姓贫穷至极,想到战乱,泪水沾湿了手巾。

三、总结与分析

项目 内容
作者 杜甫
诗题 又呈吴郎
类型 呈体诗(向友人抒发情感)
主题 民生疾苦、战乱之苦、人情冷暖
情感基调 悲悯、无奈、忧国忧民
语言风格 简洁凝练、含蓄深沉
艺术特色 以小见大,借小事反映大社会

四、内容解析

杜甫在这首诗中,通过一个寡妇的生活片段,折射出整个社会的苦难。他并没有直接批评时政,而是通过对一个普通人的描写,唤起读者对现实的关注。诗中“已诉征求贫到骨,正思戎马泪盈巾”一句,深刻揭示了战争带来的贫困与人民的痛苦。

此外,“即防远客虽多事,便插疏篱却甚真”也表现出诗人对人际关系的细腻观察,以及对人性复杂性的理解。

五、结语

《又呈吴郎》不仅是一首诗,更是一幅描绘唐代社会风貌的画卷。它体现了杜甫“诗史”的特点,既有文学价值,也有历史意义。通过这首诗,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,以及对普通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