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清明古诗及译文注释】《清明》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,因其语言简练、意境深远,成为后世广为传诵的经典之作。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色与人们扫墓祭祖的情景,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。
以下是对《清明》一诗的总结性文字说明,并附上诗歌原文、白话翻译及注释内容,便于读者理解与学习。
一、诗歌原文
清明
唐·杜牧
清明时节雨纷纷,
路上行人欲断魂。
借问酒家何处有?
牧童遥指杏花村。
二、白话翻译
清明节时细雨绵绵,
路上的行人悲伤欲绝。
询问哪里有酒馆可以歇脚,
牧童远远指着杏花盛开的村庄。
三、注释解释
| 词语 | 注释 |
| 清明 | 中国传统节日,既是节气也是节日,通常在每年4月4日或5日,有扫墓祭祖的习俗。 |
| 雨纷纷 | 形容清明时节多雨,天气阴沉,增添哀思氛围。 |
| 行人 | 指在外奔波的人,也泛指扫墓的人。 |
| 欲断魂 | 形容极度悲伤,仿佛灵魂都要断裂。 |
| 借问 | 向别人请教、询问。 |
| 酒家 | 酒店、酒馆,古代常用于休息或饮酒的地方。 |
| 牧童 | 放牛的孩子,常出现在乡村场景中。 |
| 遥指 | 远远地指着,表示方向或地点。 |
| 杏花村 | 一个具体的地名,也象征着春意盎然的乡村景象。 |
四、诗歌赏析
杜牧通过简洁的语言,将清明时节的雨景、行人的哀思以及寻找慰藉的过程生动地展现出来。全诗情感真挚,画面感强,既有自然景色的描写,又有人情味的体现,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。
此外,诗中“借问酒家何处有”一句,不仅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迷茫,也暗示了在悲伤之中寻求心灵寄托的心理状态。而“牧童遥指杏花村”则为整首诗带来了些许希望与温暖,使得情感层次更加丰富。
五、总结
《清明》是一首语言凝练、情感深沉的古诗,通过对清明时节的描写,传达出人们对先人的怀念之情。它不仅是文学作品,更是一种文化符号,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情感与精神内涵。通过对其原文、译文及注释的了解,我们能更好地领悟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与思想深度。
以上就是【清明古诗及译文注释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