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屈原列传中的被动句】《屈原列传》是司马迁《史记》中的一篇重要人物传记,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楚国诗人、政治家屈原的生平事迹。文章语言凝练,内容丰富,其中不乏一些具有文言特色的句式结构,如被动句。被动句在古汉语中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,用于表示动作的承受者,而非执行者。本文将对《屈原列传》中的被动句进行总结,并通过表格形式加以展示。
一、被动句概述
在文言文中,被动句通常没有“被”“受”等明显的标志词,而是通过动词本身的意义或上下文来体现被动关系。例如,“见”“为”“于”等字常用于构成被动结构。这些句式在《屈原列传》中出现频率不高,但依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。
二、《屈原列传》中的被动句总结
以下是对《屈原列传》中出现的被动句进行归纳整理:
原文句子 | 句子翻译 | 被动结构分析 |
信而见疑,忠而被谤 | 诚信却被怀疑,忠诚却被诽谤 | “见”“被”表示被动,分别对应“被怀疑”和“被诽谤” |
顷襄王怒而迁之 | 顷襄王愤怒地将他流放 | “迁”在此处为主动语态,但“之”为宾语,非被动结构 |
乃作《离骚》以自怨哀 | 于是写下《离骚》以抒发内心的忧愤 | 无明显被动结构 |
举世皆浊我独清,众人皆醉我独醒 | 天下都污浊,唯我清白;众人都醉,唯我清醒 | 无被动结构 |
于是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| 于是怀王让屈原制定法令 | 主动句,无被动 |
国人莫敢言 | 国人不敢说话 | 无被动结构 |
既罢归,复被谗 | 事情结束后回来,又被进谗言 | “被谗”为被动结构,意为“被进谗言” |
楚人怜之 | 楚国人同情他 | 无被动结构 |
乃自投汨罗以死 | 于是自己投汨罗江而死 | 主动句 |
三、总结
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,《屈原列传》中的被动句并不多,且多为“见”“被”“于”等字构成的典型被动结构。其中,“信而见疑,忠而被谤”是最典型的被动句之一,体现了屈原因忠诚而遭误解的命运。此外,“复被谗”也表明了屈原多次遭受谗言攻击的事实。
总体来看,虽然《屈原列传》中被动句数量有限,但其在表达屈原遭遇不公、命运多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,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与历史感。
结语:
通过对《屈原列传》中被动句的梳理,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屈原所处的政治环境及其个人命运。这些被动句不仅是文言文语法的体现,更是屈原悲剧人生的写照。
以上就是【屈原列传中的被动句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