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三年不窥园原文及译文】“三年不窥园”是一则源自古代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专心致志、埋头苦学,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顾及其他事务。这个成语最早出自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,讲述的是西汉时期著名儒学家董仲舒刻苦学习的故事。
一、原文内容
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中记载:
> “董仲舒,广川人也。少治《春秋》,孝景时为博士。下帷讲诵,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,或莫见其面。三年不窥园,其精如此。”
这段文字描述了董仲舒在担任博士期间,闭门读书、专心讲学,甚至三年都没有走出庭院,可见其治学之专注与勤奋。
二、译文解释
董仲舒是广川人。年轻时就研究《春秋》这部经典著作,在汉景帝时期担任博士官。他常常关起门来讲解和诵读经书,弟子们按照资历先后传授学业,有的人甚至好多年都没有见过他的面。他专心致志,三年都没有走出庭院,他的勤奋精神由此可见一斑。
三、总结与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三年不窥园 |
出处 | 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 |
原文 | 董仲舒,广川人也。少治《春秋》,孝景时为博士。下帷讲诵,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,或莫见其面。三年不窥园,其精如此。 |
译文 | 董仲舒是广川人。年轻时就研究《春秋》这部经典著作,在汉景帝时期担任博士官。他常常关起门来讲解和诵读经书,弟子们按照资历先后传授学业,有的人甚至好多年都没有见过他的面。他专心致志,三年都没有走出庭院,他的勤奋精神由此可见一斑。 |
含义 | 形容人专心致志、潜心学习,不被外界干扰。 |
精神内涵 | 勤奋、专注、自律、求知若渴 |
四、延伸思考
“三年不窥园”不仅仅是一个成语,它更是一种精神象征。在现代社会中,面对信息爆炸和各种诱惑,能够像董仲舒一样坚持专注、沉下心来学习的人越来越少。这个成语提醒我们,真正的成就往往来自于长期的积累与坚持,而不是短暂的努力。
无论是学生、学者,还是职场人士,都应该从“三年不窥园”的故事中汲取力量,培养专注力与毅力,才能在各自的领域取得更大的进步。
结语:
“三年不窥园”不仅是对古人治学态度的赞美,更是对现代人的一种激励。愿我们在纷扰的世界中,也能保持一份静心与专注,追求更高的目标。
以上就是【三年不窥园原文及译文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