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韋編三絕的意思】“韋編三絕”是一個漢語成語,出自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,原意是形容孔子讀《易》之勤,將竹簡的皮繩繫縛多次斷裂,後來用來比喻讀書勤奮、學習刻苦。這個成語不僅體現了古人對知識的追求,也成為後人勵志的典範。
一、成語釋義
| 項目 | 內容 |
| 成語 | 韋編三絕 |
| 出處 | 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 |
| 字面意思 | “韋”指熟牛皮,“編”指編織竹簡的皮繩,“三絕”指繩子多次斷裂 |
| 引申意義 | 形容讀書勤奮、學識淵博、治學嚴謹 |
| 使用場景 | 多用於讚揚他人學習刻苦或治學精神 |
二、歷史背景
“韋編三絕”最早見於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中對孔子的記載:“孔子晚而喜《易》,序《彖》、《繫》、《象》、《說卦》、《文言》。讀《易》,韋編三絕。”這句話的意思是說,孔子晚年非常喜歡研究《易經》,並為其寫下了許多解釋文字。由於他反覆閱讀《易經》,連編織竹簡的皮繩都斷裂了三次。
在古代,書籍多以竹簡或木簡形式存在,用皮繩串起來,稱為“韋編”。孔子為了深入理解《易經》,不斷翻閱,導致皮繩多次斷裂,由此引申出“韋編三絕”的典故。
三、現代應用與啟示
| 應用領域 | 說明 |
| 教育 | 常用來鼓勵學生勤奮學習,強調堅持與努力的重要性 |
| 文化 |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,反映古人對知識的尊重與追求 |
| 精神層面 | 表達一種不畏艱難、持之以恆的精神態度 |
四、總結
“韋編三絕”不僅是一則歷史典故,更是一種精神象徵。它告訴我們,知識的獲得需要長期的努力和積累,只有通過不懈的學習與思考,才能達到真正的智慧與成就。在當今社會,這種精神依然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,值得我們繼承與發揚。
總結語:
“韋編三絕”源自孔子讀《易》的典故,寓意勤奮學習、學識深厚。它不僅是對古人治學精神的贊頌,更是對現代人求知路上的一種激勵與啟示。
以上就是【韋編三絕的意思】相关内容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