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小学数学学习中,脱式计算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,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运算能力,还能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今天,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的脱式计算专题训练。
什么是脱式计算?
脱式计算是一种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计算的方法,通常用于解决包含加减乘除以及括号的混合运算问题。与直接写出结果不同,脱式计算需要将每一步骤详细地书写出来,这样可以清晰地展示出计算的过程,有助于检查错误并理解运算的逻辑。
脱式计算的重要性
1. 提升运算准确性:通过逐步书写每一步,可以有效减少因粗心导致的错误。
2. 增强逻辑思维:脱式计算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运算,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。
3. 为更高阶段的学习打基础:熟练掌握脱式计算技巧,对于将来学习更复杂的数学知识(如代数)具有重要意义。
具体练习题示例
以下是一些适合五年级学生的脱式计算题目:
1. \( (45 + 37) \times 2 - 68 \)
2. \( 120 ÷ (15 - 9) + 18 \)
3. \( 25 × (8 - 3) ÷ 5 \)
解题步骤解析
以第一题为例:
- 首先计算括号内的\( 45 + 37 = 82 \)
- 接下来乘以2:\( 82 × 2 = 164 \)
- 最后减去68:\( 164 - 68 = 96 \)
因此,答案是96。
小贴士
- 始终记住“先算括号内,再算乘除,最后算加减”的原则。
- 在实际操作中,可以使用草稿纸记录每一步的计算过程,便于检查和修正。
- 多做练习题,熟能生巧,逐渐形成快速准确的解题习惯。
通过系统化的练习和不断的实践,相信每位同学都能在脱式计算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!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对大家有所帮助,祝大家学习愉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