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广阔天地中,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没有耀眼的职务头衔,却始终坚守在矛盾纠纷的第一线;他们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掌声,却用平凡的坚守诠释着责任与担当。他们就是人民调解员,是群众身边的“和事佬”,是社会和谐的“润滑剂”。
张建国,一名普通的人民调解员,自从事调解工作以来,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,扎根基层、服务群众,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尊重。他扎根社区多年,熟悉辖区情况,了解群众诉求,善于倾听、勤于沟通,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,成功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,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在一次邻里纠纷中,张建国接到投诉,两户居民因房屋漏水问题发生激烈争执,情绪激动,甚至一度升级为肢体冲突。面对这种情况,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,没有急于下结论,而是先安抚双方情绪,随后逐一走访了解情况。他发现,问题的根源在于房屋结构不合理,导致雨水倒灌。于是,他主动联系物业和相关技术人员,协助制定维修方案,并耐心协调双方达成一致意见,最终妥善解决了这一难题。
多年来,张建国始终坚持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镇”的工作原则,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。他常说:“调解不是‘和稀泥’,而是要让双方都感受到公平和公正。”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,让他在一次次调解中赢得了群众的口碑。
除了日常的调解工作,张建国还积极参与普法宣传,利用社区活动、座谈会等形式,向居民普及法律知识,提高大家的法治意识。他深知,只有让群众知法、懂法、守法,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。
张建国的事迹虽然平凡,但正是这份平凡中的坚持与奉献,让他成为群众心中值得信赖的“贴心人”。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人民调解员的责任与使命,也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。
他是千千万万基层调解员的缩影,是基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。他的故事告诉我们:平凡岗位也能书写不凡人生,点滴努力亦能汇聚成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