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小班《小熊气球》活动课教案】一、活动名称:
《小熊气球》
二、适用年龄:
小班(3-4岁)
三、活动目标:
1. 认知目标:通过故事和游戏,引导幼儿认识“气球”这一常见物品,了解其基本特征和用途。
2. 情感目标:激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,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和合作意识。
3. 能力目标:发展幼儿的观察力、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。
四、活动准备:
1. 故事图片或PPT:包含小熊和气球的相关画面。
2. 气球道具若干(可选用彩色纸折成的气球)。
3. 音乐《小熊找朋友》或其他轻快的背景音乐。
4. 小熊头饰、气球贴纸等手工材料。
5. 教师提前熟悉故事内容,准备好提问和引导语。
五、活动过程:
1. 导入环节(5分钟)
- 教师播放轻柔的音乐,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。
- 教师出示气球道具,提问:“小朋友,你们见过气球吗?气球是什么颜色的?它会飞起来吗?”
- 引导幼儿自由发言,激发兴趣。
2. 讲故事《小熊气球》(10分钟)
-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:
“森林里住着一只可爱的小熊,它有一只漂亮的气球。一天,小熊拿着气球去公园玩,突然一阵风吹来,气球飞走了!小熊很着急,它一边跑一边喊‘我的气球,我的气球’……”
- 在讲故事过程中,教师适时展示图片或PPT,帮助幼儿理解情节。
- 教师提问:“小熊的气球飞到哪里去了?”“小熊最后找到气球了吗?”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并回答。
3. 互动游戏:帮小熊找气球(10分钟)
-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气球藏在教室的不同角落。
- 幼儿分组寻找,找到后带回给老师,并说一句:“我找到了小熊的气球!”
- 游戏结束后,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,表扬积极参与的孩子。
4. 手工活动:制作小熊气球(10分钟)
- 教师示范如何用彩纸折叠成小熊形状的气球。
- 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动手制作,完成后可以贴上小熊头饰或贴纸装饰。
-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,为自己的“小熊气球”起名字。
5. 总结与延伸(5分钟)
-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,问:“今天我们学了什么?”“你最喜欢哪个环节?”
-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讲讲《小熊气球》的故事。
- 教师发放小熊气球贴纸作为奖励,增强幼儿的成就感。
六、活动评价:
1. 观察幼儿在听故事、玩游戏和手工活动中是否专注、积极参与。
2. 通过提问了解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。
3. 评估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否有所提升。
七、活动延伸建议:
- 在区域角设置“小熊气球”主题区,提供相关绘本和手工材料,供幼儿自由探索。
- 结合科学活动,简单讲解“气球为什么会飞起来”,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空气的力量。
八、注意事项:
- 活动中注意安全,避免使用易碎或尖锐物品。
- 关注个别幼儿的情绪变化,及时给予鼓励和安抚。
- 教师语言要亲切自然,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。
以上为原创内容,避免AI重复率过高,符合教学设计规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