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班安全吃东西要小心教案】一、活动目标:
1. 让幼儿了解在吃东西时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,增强自我保护意识。
2. 引导幼儿学会正确进食的方法,避免因不当行为引发危险。
3. 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,懂得不随便吃陌生或不适合的食物。
二、活动准备:
- 图片或视频素材(如:小朋友被食物卡住、吃糖呛到等场景)
- 小熊玩偶或卡通形象(用于情景模拟)
- 各种食物模型或图片(如:果冻、坚果、棒棒糖、小颗粒食品等)
- 安全吃东西的儿歌或故事
三、活动过程:
1. 导入环节(5分钟)
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入主题:“小朋友们,你们平时最喜欢吃什么?有没有吃过特别好吃的东西?”
接着展示一些小朋友吃东西的图片,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:“他们吃东西的时候做得对吗?有没有什么危险的地方?”
2. 情景表演(10分钟)
教师利用小熊玩偶进行情景表演,讲述一个“小熊吃东西不小心被卡住”的故事。
例如:
“小熊今天吃了好多糖果,还把一颗小豆子放进了嘴里,结果突然咳嗽起来,差点被噎住……”
通过表演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到吃东西时可能遇到的危险。
3. 讨论与交流(10分钟)
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:
- 什么东西不能放进嘴里?
- 吃饭时应该怎么做才安全?
- 如果有人给我不认识的食物,我该怎么办?
鼓励幼儿大胆发言,教师适时补充和纠正错误观念。
4. 学习安全知识(10分钟)
教师出示图片,讲解以下
- 不要把小物品、玩具、硬币等放进嘴里。
- 吃东西时不要跑跳、说笑,防止呛咳。
- 不吃陌生人给的食物,不随便吃药。
- 吃果冻、坚果等容易卡喉的食物时要小心。
5. 游戏互动(10分钟)
组织“安全小卫士”游戏:
将各种食物图片贴在黑板上,幼儿轮流指出哪些是“安全的”,哪些是“危险的”。
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,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。
6. 总结提升(5分钟)
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到的内容,可以用简单的儿歌来加深记忆:
“吃饭要坐好,不跑也不闹,
小东西别乱吃,健康最重要。”
四、延伸活动建议:
- 在区域活动中设置“安全小厨房”,让幼儿练习正确使用餐具。
- 鼓励家长在家配合教育,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。
- 开展“我来当小老师”活动,让幼儿向同伴分享自己知道的食品安全知识。
五、活动反思:
本次活动通过情景表演、讨论、游戏等多种形式,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,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。今后可结合更多生活实例,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