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百科 > 精选范文 >

曾巩《醒心亭记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

更新时间:发布时间:

问题描述:

曾巩《醒心亭记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,跪求好心人,拉我出这个坑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05 19:11:35

曾巩《醒心亭记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】《醒心亭记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巩所写的一篇散文,文章以“醒心亭”为题,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,表达了作者对人生、世事的深刻感悟。本文不仅语言优美,而且寓意深远,是学习古文的重要篇目之一。

一、原文

余自滁州之南,涉淮而西,得山之阳,有亭焉。其地高敞,可以远望。予尝游其间,见其山川清秀,林木葱茏,水声潺潺,鸟语啾啾,心旷神怡。遂名之曰“醒心亭”。

或问曰:“子何以名之?”余曰:“吾观此地,四时皆可悦,风日不殊,人心亦常静。然世人多溺于利欲,忘其本心,故名‘醒心’,以警其心也。”

夫亭者,所以息足而观物也。今人多忙于世务,鲜有闲情。若能于此亭中稍息,则心可清,志可明,庶几可以返本归真矣。

二、翻译

我从滁州向南,渡过淮河向西走,到达山的南面,发现有一座亭子。这里地势高敞,可以远眺。我曾经在这里游览,看到这里的山川清秀,树木茂盛,水流潺潺,鸟鸣声声,令人心旷神怡。于是给它取名叫“醒心亭”。

有人问我:“你为什么叫它‘醒心亭’呢?”我说:“我看这个地方,四季都令人愉悦,风和日丽,人心也常常平静。然而世人大多沉溺于功名利禄,忘记了本心,所以我称之为‘醒心’,是为了提醒人们唤醒内心。”

亭子的作用,是用来休息并观察周围景物的。现在的人大多忙于世俗事务,很少有闲情逸致。如果能在这样的亭子里稍作停留,心灵便能清明,志向也能明确,或许就可以回归本真了。

三、阅读理解与答案

1. 文章开头提到“醒心亭”的位置和环境,其作用是什么?

答:文章开头通过描述“醒心亭”所处的高敞之地,以及周围的山水、林木、水声、鸟鸣等自然美景,营造出一种宁静、清新的氛围,为后文表达“醒心”的主题做铺垫。

2. 曾巩为何将亭子命名为“醒心亭”?

答:因为他认为世人多被功名利禄所迷惑,忘记了本心,因此用“醒心”来提醒人们要唤醒内心的清明与宁静。

3. 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?

答:作者希望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能够停下来,反思自我,回归本真,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清明。

4. 本文的语言风格有何特点?

答:本文语言简洁流畅,富有诗意,既有写景的细腻,又有哲理的深意,体现了曾巩散文“平实而不失典雅”的风格。

四、总结

《醒心亭记》虽篇幅不长,但立意深远,通过描写自然景物,引申出对人性、社会的思考。曾巩以“醒心”为题,既是对自然的赞美,也是对人心的呼唤。在现代社会中,这篇文章依然具有现实意义,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,不忘停下脚步,反省内心,找回真正的自我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