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百科 > 精选范文 >

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教案

更新时间:发布时间:

问题描述:

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教案,有没有人理理我呀?急死啦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07 00:35:42

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课教案】一、活动主题:

《认识自我,悦纳成长》

二、活动时间:

2025年4月10日(星期四)下午第3节

三、活动地点:

初一(3)班教室

四、参与人员:

初一(3)班全体学生及班主任

五、活动目标:

1.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,增强自我认知能力。

2.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变化,学会调节情绪。

3. 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,提升面对困难的勇气与信心。

4. 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支持,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。

六、活动准备:

1. 教师提前准备相关心理小故事、视频素材、心理测试题等。

2. 准备纸笔,用于课堂互动环节。

3. 教室布置温馨,营造轻松、开放的交流氛围。

七、活动流程:

1. 导入环节(5分钟)

教师通过一个简短的心理小故事引入主题: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,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去发现它。”引发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的优点与不足。

2. 自我探索活动(15分钟)

组织学生进行“我的优点清单”活动。每位学生在纸上写下自己认为的优点,如:乐于助人、有责任心、善于倾听等。完成后,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清单,并鼓励大家互相给予肯定与鼓励。

3. 情绪体验游戏(10分钟)

开展“情绪卡片”游戏。教师准备不同情绪的卡片(如开心、生气、悲伤、紧张等),学生随机抽取一张并用肢体语言表达该情绪。其他同学猜测情绪类型,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别和表达情绪。

4. 心理小课堂(10分钟)

教师讲解青春期常见的心理变化,如情绪波动、对未来的迷茫、与父母的冲突等,并提供一些应对策略,如:合理宣泄情绪、寻求帮助、保持良好作息等。

5. 小组讨论(10分钟)

将学生分为小组,围绕“如何在学习压力下保持积极心态”展开讨论。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总结发言,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。

6. 总结与升华(5分钟)

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内容,强调“认识自我、接纳成长”的重要性,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勇敢面对挑战,珍惜每一次成长的机会。

八、活动延伸:

1. 鼓励学生每天记录一件让自己感到开心或自豪的小事,培养积极心态。

2. 班主任可定期关注学生心理状态,适时进行个别辅导。

九、注意事项:

1. 活动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隐私,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感受。

2. 教师应以引导为主,避免说教式教学,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。

3. 对于个别情绪较为低落的学生,教师应给予更多关注与支持。

十、活动反思:

本次班会课通过多种互动形式,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自我、表达情感、提升心理素质。后续将继续结合学生实际需求,设计更贴近生活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,助力学生健康成长。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