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班体育游戏教案《跳竹竿》】一、活动名称:
《跳竹竿》
二、活动目标:
1. 通过模仿和练习,掌握“跳竹竿”的基本动作要领,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。
2.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,增强集体荣誉感。
3. 激发幼儿对传统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,体验运动的乐趣。
三、活动准备:
1. 竹竿若干(可根据班级人数适当调整数量)。
2. 宽敞的户外场地或室内活动室。
3. 音乐伴奏(可选择节奏明快的传统音乐或轻快的儿歌)。
4. 教师提前熟悉“跳竹竿”的玩法和步骤。
四、活动过程:
1. 导入部分(5分钟)
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:“你们见过跳竹竿吗?它是什么样子的?”
播放一段关于“跳竹竿”游戏的视频或图片,让幼儿初步了解这一传统游戏的玩法和意义。
教师简单介绍游戏规则,并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。
2. 基本动作学习(10分钟)
- 教师示范“跳竹竿”的基本动作,包括脚部动作、身体姿势以及节奏配合。
- 分组进行模仿练习,教师逐个指导,纠正不规范动作。
-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,培养自信心。
3. 游戏实践(15分钟)
- 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,每组4-6人,轮流扮演“打竹竿”和“跳竹竿”的角色。
- 教师播放音乐,带领幼儿跟随节奏进行跳跃练习。
- 在游戏中逐步增加难度,如加快节奏、变换动作等,提升挑战性。
- 教师观察并适时给予鼓励与指导,确保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。
4. 总结与分享(5分钟)
- 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。
- 表扬表现积极、合作良好的小组,增强幼儿的成就感。
- 提醒幼儿在今后的活动中注意安全,保持良好的秩序。
五、延伸活动建议:
1.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“跳竹竿”相关的道具,供幼儿自由探索。
2. 结合美术活动,让幼儿画出自己眼中的“跳竹竿”游戏场景。
3. 开展家园共育活动,邀请家长参与“跳竹竿”游戏,增进亲子互动。
六、注意事项:
1. 活动前检查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性,避免滑倒或碰撞。
2. 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,适当调整游戏难度,做到因材施教。
3. 强调游戏中的合作与尊重,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。
七、活动反思:
本次活动通过传统游戏的形式,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身体素质,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。在游戏中,孩子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,能够主动参与、认真练习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可以进一步丰富游戏形式,让幼儿在快乐中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