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幼儿教师读书笔记《教育中的心理效应》(作文1450字)】在当今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,作为一名幼儿教师,我深知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,更是一门艺术,一种科学。最近,我阅读了《教育中的心理效应》这本书,它让我对教育过程中一些看似平常的现象有了全新的认识。这本书不仅让我意识到心理学在教育中的重要性,也让我反思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些做法。以下是我读完这本书后的几点感悟与思考。
首先,《教育中的心理效应》一书从多个角度剖析了教育中常见的心理现象,如“皮格马利翁效应”、“罗森塔尔效应”、“首因效应”等。这些效应虽然听起来有些专业,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无处不在。例如,“罗森塔尔效应”告诉我们,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表现。当教师对学生充满信心时,学生也会因此更加努力地表现自己。这让我深刻体会到,作为教师,我们的一言一行、一个眼神、一句鼓励,都可能影响到孩子的成长。因此,在日常教学中,我更加注重用积极的语言去激励孩子,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被信任。
其次,书中提到的“首因效应”让我对课堂导入环节有了新的认识。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接触新事物时,第一印象往往会对后续判断产生深远影响。在教学中,如果我们在课堂开始时就营造出良好的氛围,学生就会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。比如,在每次上课前,我会花几分钟时间与孩子们进行互动,让他们放松心情,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。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,也让孩子们更加期待每一节课的到来。
再者,书中关于“自我效能感”的讨论让我重新审视了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。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心。在幼儿园阶段,孩子们正处于形成自我认知的关键时期,如果他们总是被否定或批评,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。相反,如果教师能够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肯定,就能帮助孩子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评价。因此,在今后的教学中,我会更加注重对孩子努力过程的肯定,而不仅仅是结果。比如,当一个孩子尝试完成一幅画时,即使作品并不完美,我也会表扬他的创意和坚持,而不是只关注画面是否“好看”。
此外,书中还提到了“情感共鸣”在教育中的作用。情感共鸣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连接,这种连接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和亲近感。在幼儿园里,孩子们的情绪变化非常快,他们可能会因为一件小事而情绪低落,也可能因为一次小小的成功而兴高采烈。作为教师,我们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同理心,及时察觉孩子们的情绪变化,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。通过这种方式,孩子们会感到被理解和关心,从而更愿意与教师沟通,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。
最后,读完《教育中的心理效应》后,我深刻认识到,教育不仅仅是一门技术,更是一门艺术。它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,同时也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心理洞察力。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,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,帮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,在成长中收获自信与能力。
总的来说,《教育中的心理效应》这本书不仅拓宽了我的教育视野,也让我更加明确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责任与使命。在未来的工作中,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心理学知识,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,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温暖、健康、充满爱的成长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