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幼儿园小班教案《危险的小圆珠》】一、活动目标:
1. 让幼儿了解小圆珠的危险性,知道不能将小物件放入口中或鼻孔。
2.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。
3. 通过故事、游戏等方式,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安全知识。
二、活动准备:
- 小圆珠若干(如玻璃弹珠、塑料球等)
- 故事图片或动画视频(讲述小圆珠带来的危险)
- 安全儿歌或口诀
- 模拟小圆珠的玩具(可替换为其他小物品)
三、活动过程:
1. 导入环节(5分钟)
教师出示小圆珠,提问:“这是什么?你们有没有玩过?”引导幼儿自由发言。接着播放一段关于小圆珠危险性的动画短片,引发幼儿的兴趣与思考。
2. 故事讲述(8分钟)
教师讲述一个简单的故事,例如:
“小明在幼儿园里捡到了一颗小圆珠,他觉得很好玩,就把它放进了嘴里。结果小圆珠卡住了喉咙,差点被送去医院。老师告诉小明,小圆珠很危险,不能随便放进嘴里。”
通过故事引导幼儿理解小圆珠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。
3. 讨论与交流(7分钟)
教师提问:“如果你们看到小圆珠,会怎么做?”鼓励幼儿积极发言,分享自己的想法。教师适时引导幼儿说出“不能放嘴里”、“要告诉老师”等正确做法。
4. 游戏互动(10分钟)
开展“小圆珠找家”游戏:教师准备几个盒子,分别贴上“嘴巴”、“鼻子”、“耳朵”等标签。幼儿轮流从一堆小物品中挑选一个,判断是否可以放在相应的部位,并放到对应的盒子里。错误的物品则放入“危险区”。
5. 安全儿歌(5分钟)
教师带领幼儿学唱简单的安全儿歌:
> “小圆珠,真危险,
> 放进嘴,容易咽。
> 不乱拿,不乱玩,
> 安全健康每一天。”
四、延伸活动:
1. 组织幼儿画出“我眼中的小圆珠”,并讲述画中的内容。
2. 邀请家长参与,共同制作“安全小贴士”卡片,提醒孩子注意生活中的小危险。
五、活动反思:
本次活动通过故事、游戏、儿歌等多种形式,帮助幼儿认识小圆珠的危险性,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意识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可以结合更多生活中的实际案例,进一步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。
六、注意事项:
- 活动过程中避免使用真实的小圆珠,防止意外发生。
- 教师应全程关注幼儿行为,确保活动安全有序进行。
温馨提示:
本教案旨在提升幼儿的安全意识,避免因小物品引发的意外伤害。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与形式,确保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学习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