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综合百科 > 精选范文 >

《范进中举》说课稿范例

更新时间:发布时间:

问题描述:

《范进中举》说课稿范例,急到抓头发,求解答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7-06 04:12:24

《范进中举》说课稿范例】一、教材分析

《范进中举》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所著《儒林外史》中的一个经典片段,通过描写科举制度下人物命运的起伏变化,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读书人对功名的痴迷与扭曲。本篇课文选自初中语文教材,属于小说单元,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艺术特色,把握人物形象,体会作者的讽刺手法和批判精神。

二、教学目标

1. 知识与能力目标:

- 了解《儒林外史》的背景及作者吴敬梓的创作意图。

- 掌握文中关键人物的性格特征,如范进、胡屠户等。

- 学习小说中运用的讽刺艺术和对比手法。

2. 过程与方法目标:

- 通过朗读、讨论等方式,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理解主题的能力。

- 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,深入思考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。
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:

- 培养学生对封建社会弊端的批判意识。

-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,不盲目追求功名利禄。

三、教学重难点

- 教学重点:

分析范进、胡屠户等人物形象,理解其性格特点及其背后的社会原因。

领会小说中讽刺与夸张的表现手法。

- 教学难点:

理解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批判态度,以及这种批判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。

四、教学过程设计

1. 导入新课(5分钟)

以“你认为读书是为了什么?”为引子,引发学生思考,自然过渡到《范进中举》的学习内容。播放一段关于古代科举考试的视频或图片,激发学生兴趣。

2. 初读感知(10分钟)

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教师提示阅读要求:注意人物对话、动作描写,初步感受人物性格。

3. 精读分析(20分钟)

- 分组讨论:分析范进中举前后的心理变化,胡屠户态度的转变。

- 教师引导:结合文本细节,如“中了举,喜极而疯”、“众人的巴结”等,帮助学生理解讽刺意味。

- 对比分析:将范进与胡屠户进行对比,探讨他们各自的可笑之处。

4. 拓展延伸(10分钟)

- 结合现实:联系当前社会中“学历至上”“名校崇拜”等现象,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是否还存在类似问题。

- 小组交流:让学生分享自己对“成功”的看法,鼓励多元价值观。

5. 总结升华(5分钟)

教师总结全文,强调小说的现实意义,并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现象,培养独立思考能力。

五、板书设计

```

《范进中举》说课稿

——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节选

一、人物分析

范进:痴迷功名,喜极而疯

胡屠户:趋炎附势,前后反差大

二、艺术特色

1. 讽刺手法

2. 对比描写

3. 夸张表现

三、主题思想

批判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摧残

反思功名利禄对人的异化

```

六、作业布置

1. 写一篇短文,谈谈你对“范进中举”这一事件的看法。

2. 摘抄文中描写人物神态、语言的精彩语句,并做简要点评。

七、教学反思

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,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,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跃度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,部分学生对古文的理解仍存在一定困难,今后应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讲解与训练。

——完——

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