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和董传留别原文、翻译注释及赏析】《和董传留别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作。这首诗虽非苏轼最负盛名的作品,但其情感真挚、语言质朴,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,也反映了他对生活与理想的思考。
一、原文
> 和董传留别
> 苏轼
粗识经营字,多从笔砚中。
十年犹未遇,空有此心同。
莫笑穷途客,何妨老圃翁。
相逢何必曾相识,回首青山外。
二、译文
我虽粗略地懂得文章之道,但更多是从笔墨纸砚中摸索而来。
十年来尚未遇到知音,只能独自怀抱这份心意。
不要嘲笑那些身处困境的人,不妨做个田园老翁。
我们相遇不必曾相识,回头望见青山之外,心中已无牵挂。
三、注释
- 粗识经营字:指自己对文字的掌握还很浅显,只是初步了解。
- 多从笔砚中:说明自己主要通过写作来学习和表达。
- 十年犹未遇:意指自己多年未能得到赏识或重用。
- 空有此心同:内心虽有志向,却无人理解。
- 穷途客:形容处境艰难的人。
- 老圃翁:指隐居田园的老者,象征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。
- 回首青山外:表示一种超脱世俗、回归自然的心境。
四、赏析
《和董传留别》虽篇幅不长,但情感深沉,语言简练,体现了苏轼在人生低谷时的豁达与坚韧。诗中“莫笑穷途客,何妨老圃翁”一句,展现出诗人面对逆境时的洒脱与自省,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朋友董传的理解与鼓励。
整首诗以“留别”为题,透露出离别之情,但并未沉溺于悲伤,而是将目光投向远方的青山,寓意着对未来的希望与对生活的坦然接受。这种由现实转向理想、由孤独走向超然的情感变化,正是苏轼诗歌中常见的主题。
此外,诗中“相逢何必曾相识”一句,更是道出了友情的真谛——即使未曾相识,只要心灵相通,便能成为知己。这不仅是对董传的安慰,也是诗人自身心境的真实写照。
五、结语
《和董传留别》虽不如《赤壁赋》那样气势恢宏,但它以平实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人生感悟。它不仅是一首送别诗,更是一首关于坚持、豁达与友情的诗篇。在苏轼的众多作品中,这首诗虽不显眼,却同样值得细细品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