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《归园田居》教案】一、教学目标:
1. 知识与能力:
- 理解陶渊明及其诗歌的创作背景;
- 掌握《归园田居》(其一)中的关键词句,理解诗意;
- 学习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。
2. 过程与方法:
- 通过朗读、分析、讨论等方式,提升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;
-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,感受诗人情感。
3.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:
- 感受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活的厌弃;
-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、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感。
二、教学重点与难点:
- 重点: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艺术特色。
- 难点:体会作者“归隐”背后的精神追求与人生选择。
三、教学准备:
- 教师准备:PPT课件、相关图片、朗读音频、课文注释资料;
- 学生准备:预习课文,查阅陶渊明的生平背景。
四、教学过程:
1. 导入新课(5分钟)
- 展示几张田园风光的图片,引导学生思考:“你心中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的?”
- 引出陶渊明的《归园田居》,介绍诗人背景,激发学生兴趣。
2. 初读感知(10分钟)
-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,教师播放配乐朗读音频;
- 提问: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?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?
3. 文本分析(20分钟)
- 分段讲解诗句,逐句解析:
- “少无适俗韵,性本爱丘山。”:说明诗人天性不喜欢世俗,喜爱自然;
- “误落尘网中,一去三十年。”:表达对官场生活的悔恨;
- “久在樊笼里,复得返自然。”:抒发回归田园后的轻松与自由。
- 引导学生找出诗中使用的比喻、对比等修辞手法,并分析其作用。
4. 深入探讨(15分钟)
- 讨论问题:
- 为什么陶渊明要选择归隐?
- 他所追求的“自然”具体指什么?
- 你是否认同他的选择?为什么?
- 鼓励学生结合现实生活,谈一谈自己对“自由”与“理想”的理解。
5. 拓展延伸(10分钟)
- 播放一段关于陶渊明的纪录片片段或朗诵视频;
- 布置小作文:以“我心中的归隐生活”为题,写一篇短文。
6. 总结与作业(5分钟)
-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,强调陶渊明的文学价值与精神追求;
- 布置作业:背诵《归园田居》(其一),并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。
五、板书设计:
```
《归园田居》教学设计
——陶渊明
一、作者简介:陶渊明,东晋诗人,田园诗派创始人。
二、诗歌
少无适俗韵,性本爱丘山。
误落尘网中,一去三十年。
羁鸟恋旧林,池鱼思故渊。
开荒南野际,守拙归园田。
三、思想情感:
对田园生活的热爱
对官场生活的厌弃
追求心灵自由
四、艺术特色:
比喻、对比、语言朴素自然
```
六、教学反思:
本节课通过朗读、讲解、讨论等多种形式,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陶渊明的诗歌内涵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比较其他田园诗人的作品,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。